白包怎麼寫?很多人例舉了許多例子,其實都不是很實用,幫收禮的大部分的人都看不懂,只看金額與姓名,寫在好,一轉眼就丟掉,省事就好
一般而言,台灣白包袋都是直立式的,偶爾也有人會用信封袋來裝,這都沒關係,只要在白包袋(信封袋)的正面左下角,寫上你的 "名字" 加上 "敬輓" 兩個字即可,自己親自送的禮金,袋口不用封,因為省得人家要拆開來,若是代親友送就要封起來(在朋友交給你時先點現金後裝入),轉交給收賻人員時,記得請收賻處寫一張證明回條給你(謝簿),上面需記載 送禮人名字,給誰,何種禮,若是現金就要寫金額,日期......等
包的金額為奇數,可以在出發前詢問親友看要包多少,因為不是喜事所以一般沒在比包多的。當然以上依各地風俗民情而異,最好的建議是不要收最好,省得人情債,債留子孫。
為什麼說白包袋不要寫太多,因為白包袋上會寫上禮簿裡編的編號跟寫上裡面有多少錢,然後禮簿裡只需記載姓名跟金額,白包袋就收一邊,結算時除非現金跟禮簿不合,才會查白包袋的金額記錄。結束後收賻人員會將 白包袋+現金+禮簿會一起退給家屬,清點現金,無誤,白包袋就功成身退,被拿去丟掉或是燒掉了,上面的字通常不會有人看第二遍。
補充:
因為有些人還是覺得要寫,那就請搜尋一下 "喪禮弔唁詞",這邊就不列舉了
有朋友說這樣不夠專業(又不是上國文課),好吧,那就右上角記得寫抬頭喔(通常會送錯的,就是因為沒看清楚外牌上"清清楚楚"亡者的人名)
怎麼寫??我幫各位搜尋一下,其實農民曆,手冊阿,網路阿通通都有
http://teacher.whsh.tc.edu.tw/huanyin/anfa/any/anfa_anything.htm 這邊很多,去看看
如:
男喪上款 :
恭悼 OOO 先生
弔 O公 OO先生
OO(逝者名)先生千古
女喪上款 :
OOO女士仙逝
O(夫姓)母O(本姓)夫人仙逝
弔O母O夫人
後兩字可用以下
男用「千古」「靈前」「生西」「蓮右」「蓮前」
女用「靈右」「蓮前」「生西」「蓮右」
中款:
男喪:
老年:
德望永昭 | 道範長昭 | 道範長存 | 斗山(1)安仰 | 典型足式 |
殿圯靈光 | 天不憖遺(2) | 南極星沉 | 老成凋謝 | 魯殿靈光(3) |
高山仰止 | 清望流徽 | 碩德貽徽 |
中年:歸真返璞 人琴俱杳 音容宛在 典型猶在
少年:
天不假年 | 夏綠霜凋 | 修文赴召 | 星隕少微 | 壯志未酬 |
少微星隕 | 玉樓召記 | 玉折蘭摧 | 玉樹(1)長埋 |
http://teacher.whsh.tc.edu.tw/huanyin/anfa/any/anfa_anything.htm
北斗星沉 | 寶劍光沉 | 蓬島歸真 | 明德流徽 | 返璞歸真 |
風摧椿萎 | 福壽全歸 | 大雅云亡 | 德業長昭 | 讜論流徽 |
典型宛在 | 典則空留 | 棟析榱崩(1) | 泰山其頹(2) | 痛失老成 |
南極斂芒 | 閬苑(3)歸真 | 梁木其穨 | 梁木其壞 | 露冷椿庭 |
高風亮節 | 高風安仰 | 高山景行 | 蒿里(4)興悲 | 庚星匿彩 |
歸真返璞 | 功勛不朽 | 羽化登仙 | 跨鶴仙鄉 | 海宗風淒 |
魂兮歸來 | 駕鶴西歸 | 遽返道山 | 騎鯨西去 | 千秋永訣 |
仙凡路隔 | 仙遊上界 | 行誼可師 | 哲人其萎 | 塵榻空留 |
碩德堪欽 | 生榮死哀 | 人琴俱杳 | 桑梓流光 | 一朝千古 |
儀型足式 | 儀型萬方 | 音容如在 | 音容宛在 | 英風宛在 |
英氣長存 | 英才早逝 | 吾道已窮 | 五福全歸 | 文星遽落 |
女喪:
老年:
母儀千古 | 母儀足式 | 母儀永式 | 女宗共仰 | 女宗安仰 |
駕返瑤池 | 萱幃月冷 | 萱萎北堂 | 慈萱永謝 | 慈雲歸岫 |
懿範垂型 | 月冷西池 |
中年:彤管流芳 母儀足式 懿範常留 婦德無虧
少年:
鳳去樓空 | 曇花萎謝 | 蘭摧蕙折 | 遽促芳齡 | 繡閨花殘 |
繡幃香冷 | 玉簫聲斷 |
http://teacher.whsh.tc.edu.tw/huanyin/anfa/any/anfa_anything.htm
北堂(1)春去 | 寶婺(8)斂芒 | 寶婺星沉 | 孟母風高 | 夢斷北堂 |
範垂巾幗(2) | 福壽全歸 | 彤管(3)流芳 | 丹管流芬 | 女界典型 |
流芳千古 | 涼月淒清 | 蓼莪詩廢 | 鸞(4)軿(9)遽返 | 鸞馭遐升 |
閨閫(5)之師 | 坤儀足式 | 坤儀宛在 | 閫範空存 | 閫範長存 |
空仰慈拡 | 海宗風淒 | 花落萱(6)幃 | 徽音(7)頓渺 | 徽音遠播 |
魂兮歸來 | 巾幗稱賢 | 巾幗儀型 | 千秋永訣 | 繡閣風寒 |
仙凡路隔 | 仙遊上界 | 賢同歐母 | 香消玉殞 | 萱堂露冷 |
萱蔭長留 | 鍾郝儀型 | 持家有則 | 淑德永昭 | 慈竹風淒 |
慈竹風摧 | 慈雲縹緲 | 懿範猶存 | 懿德堪欽 | 懿德長昭 |
瑤島仙遊 | 瑤池赴召 | 音容如在 | 音容宛在 | 五福全歸 |
婺星光暗 | 婺星光黯 | 婺彩沉輝 | 溫恭淑慎 | 忘憂草謝 |
月缺花殘 |
下款用詞:
對自家長輩用「泣淚拜輓」「泣淚慟輓」。
對自家平輩用「泣輓」「淚輓」。
對較近親長輩用(如岳父母、伯叔父母等)用「叩輓」「頓首拜輓」。
對親戚等用「淚輓」「拜輓」「敬悼」「敬輓」視尊卑親疏勘酌之。
對一般朋友用「敬輓」或「敬悼」。
對晚輩用「輓」或「悼」。